丝路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1章 伐吴大计

第11章 伐吴大计(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艳与陆抗的死,对他们各自国家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个共同之处体现在都使国家走上了覆亡之路,只不过时间上有先后罢了。&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孙吴在末帝孙皓的统治下能一直苟延残喘,所依赖的无非是少数能臣良将,而陆抗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代表死了,其他人也就很难支撑下去了,国家很快(6年后)就被敌国所灭。

    相对而言,晋王朝皇后之死对于国家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最恶劣的影响当然还是体现在她推荐自己妹妹继任皇后上面,因此导致皇后的父亲杨骏和两兄弟擅夺大权,与贾南风暴发激烈的政治斗争,牵连数位亲王卷入进来,最终导致国家支离破碎。

    最初贾南风是由杨艳推荐作的太子妃,所以她对杨艳还是有些尊重,杨艳则觉得在立太子妃一事上面,自己犯了错误,因此想要尽力弥补,于是会不断约束着贾南风,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终究不至于失控,可惜杨艳早逝,继任皇后之位的杨芷是个软骨头,根本不是贾南风的对手,贾南风也丝毫不把皇后放在眼里,俨然太子妃才是后宫之主,尤其等到司马炎去世之后,太子妃一越升为皇后,变得更加肆意妄为,最终作茧自缚死于八王之乱,而那时的国家已然被她搞坏。

    司马炎开始并不觉得杨艳的死对他有多大影响,但日子一久才发现居然还是很伤心的,就连孙吴陆抗的死也没能弥补他心里的缺憾,再加上不久就爆发瘟疫,洛阳城死了数万人,他这个皇帝终感体力难支,病得稀里哗啦的。

    为求心里踏实,司马炎在275年把年号改为咸宁,寓意举国安宁,之前的也是第一个年号为泰始,则寄托了美好开始的愿望。

    年号是古代新皇帝登基之后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分开来,而依据自己的想法起的一个用来纪年的名号,当然有的皇帝会有多个年号,一个年号象征着一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5年),在那之前的皇帝只有年数,而没有特定的名号。

    这次的生病经历让司马炎想了很多,当然主要的有两件事:其一是及时享乐,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病魔带走了;其二则是准备伐吴大业,因为陆抗已死,孙吴的柱也就倒了。

    有关及时享乐,司马炎已做得足够出色,但至于如何攻破孙吴,那就需要好好动脑子了,这方面他倒不会亲自下功夫,直接交给了心腹大臣羊祜。

    羊祜虽然因为上次在西陵打了败仗,还被贬为平南将军,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司马炎心中的地位,因为朝中支持伐吴的除了皇帝之外,总共也就三个人,而羊祜是其中之一,另两人是张华和杜预。

    杜预曾在凉州被诬陷入狱,但所幸后来水落石出,而且他还是皇帝的姑父,司马炎很快就重新启用他为******的行政官。张华是西汉开国大臣张良的十六世孙,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对皇帝忠心耿耿,而且做事稳健有力,在朝中颇受好评,即使没有开创新局面的能力,但终究可以称得上是稳定社稷的肱骨之臣。

    虽然以贾充为首的多数文武百官都不赞成伐吴,但司马炎却是铁了心要统一全国,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忘掉弟弟司马攸的存在,如果不能把统一全国这件事情做好,估计以后连上床都不踏实了。

    独裁的好处在于,不管别人对你有什么意见,你总是对的,大方向始终掌握在你的手里。就算一千一万个大臣不同意伐吴又能如何,司马炎是皇帝,他才是最终做决定的那个人,但毕竟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因此,羊祜、杜预和张华就成了金銮殿上的红人。

    276年10月,司马炎正式启动伐吴模式,首先从人事方面做好准备:任命叔叔汝阴王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全都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开府设置幕僚,享受宰相级待遇,而杜预也升为******的财政部长,张华则为国家总立法长。

    实际上早在272年,司马炎就在羊祜的建议下把刚刚到职的农林部长王濬调回益州担当督导官,负责船舰的建造,为攻下南京城保驾护航。

    但要吞并一个国家,即便像孙吴那种衰败的国家,也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完成的,司马炎还要再等4年。

    接下来的4年里,国家渐渐走向统一,但统一的背后却是更加剧烈的分崩离析。

    277年,杨姓家族首次展现他们祸国的本领。以首都卫戍司令官杨珧为首的一帮人上书司马炎,认为亲王应该在边疆驻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